365正规官网_亚洲365bet投注_365bet.com官方网站为落实学校《2011年-2015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施规划》,并作为365正规官网_亚洲365bet投注_365bet.com官方网站2013年工作要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特编制本规划。 编制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必须遵循本学科建设的规律,找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党校(行政学院)的定位,梳理已有的研究基础,顺应学科发展趋势,适应和满足党校干部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需要,实现人才、经费、管理的优化组合,进一步落实科研聚焦战略。通过建立科学的学科建设机制,强化学科建设的自律和自为,实现学科有目的的发展,提高学科建设的实际成效。 365正规官网_亚洲365bet投注_365bet.com官方网站(一)现有基础和水平本学科教研人员跨四个部门(哲学教研部、科社教研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2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人数占40%,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占90%;82%为55岁以下,拥有博士学位的教研人员占总数的59%,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梯队结构。 近年来,本学科团队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等省部级项目18项,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1项。40篇代表性论文中,属于权威期刊(比如《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文章占了20%。五年中,学科团队在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着作(不含教材)11部。 (二)特色与优势1.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二级硕士学位的基础上,2010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学科研究和教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研究等学科方向。本一级学科点具有强大的学科群作为支撑,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齐备。 2. 在上海理论界,党校是与高校、社科院、军事院校和政府实际部门的理论工作者一起合称为“五路大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拥有特别丰富的学术资源。上海市委党校连续七年承办上海市社联年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有效推动了沪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的学术交流与互动;本学科团队参与积极,多人获得优秀论文奖。同时,上海市委党校还是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挂靠单位和会长单位,近年来组织了诸多场次上海市和全国性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市和全国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 3. 团队成员主持了大量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拥有充裕的研究经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连续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奖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实力得到认可。2010年黄力之教授入选上海市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成员,扩大了上海市委党校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面的话语权。 4.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2013年初365正规官网_亚洲365bet投注_365bet.com官方网站正式成立了实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这将有利于在机制上整合各个部门的教研咨一体化力量,提升整体实力。 (三)问题与不足1. 由于年龄的关系,一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即将退休,领军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态,欲维持现有学术地位,必须付出努力,采取切实措施。 2. 由于教学内容的牵制(主体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数量较少),真正全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人员数量相应不够(哲学教研部6人,科社教研部4人)。 3. 研究领域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聚焦度不够,研究人员的兴趣呈现分散状态。以2005年至2010年而论,在全校1041项科研成果(权威刊物与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转载论文、着作)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联系较紧密的只有118项,占11%;在101部着作与教材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联系较紧密的只有11部,占10%。 4. 由于理论学科的限制,也由于敏感度不够,咨询成果的开发处于欠缺状态,妨碍教研咨一体化的建设。 5.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有必要进一步扩展研究方向,但由于人员数量及研究兴趣的限制,难以在现有基础上形成新的集中与聚焦。 365正规官网_亚洲365bet投注_365bet.com官方网站(一)发展思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的总原则是扶需、扶特、扶强。 扶需: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确定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学术前沿问题,能够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与党校干部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相吻合。 扶特、扶强:本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已有的研究基础,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已经在上海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方向,应该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要求,适当开拓新的学科研究方向。 (二)目标任务围绕365正规官网_亚洲365bet投注_365bet.com官方网站教学科研发展战略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要“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推进融合”,坚持走“特色鲜明、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学科发展道路,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创新能力,继续发挥聚焦研究领域在学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力争在某些研究领域(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实现重点突破,获得一批具有原创性、国内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 同时,应该立足中国和上海的改革实践,总结发展规律和经验,为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路,创造条件力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国内处于局部领先优势,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高水平优秀人才与培养现有人才相结合,在保持原有地位的基础上扩大队伍的学术影响。继续推进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逐步推出高水准的教材,培养一批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改革实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党、国家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65正规官网_亚洲365bet投注_365bet.com官方网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史1. 必要性和可行性 设置本学科方向的理由: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由于它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和人们的思想,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前沿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作为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程度地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的思想体系。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解放的新路径,使社会主义从理论成为现实。尽管“苏东剧变”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挫折,但资本主义自身的问题不仅没有消失,而且爆发了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之不可持续发展,各种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斑斓多彩。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自己对历史的创造性贡献,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和世界以及人类进步事业的意义。 对于党的干部培训事业而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习近平同志也指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这个任务,今天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党面前。”因此,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发展史研究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设置这一学科方向的可行性:在此前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获得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重要刊物发表大量论文;出版3部以上着作;获得1项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开设5门以上主体班课程。 2. 研究重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及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研究。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建等诸多方面,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不能满足于阅读二手、三手资料,必须从“读原着为主”的原则入手,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着,完整准确掌握文献本身。同时,考虑到文化差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学习研究,必须联系出版史、传播史、翻译史来进行。 在此基础上,领悟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及其运用。马克思主义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如果仅仅阅读经典作家的着作,不去努力运用他们的学说来研究和思考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实际问题,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戒律,不能企盼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中觅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做出符合时代需要、国情需要和现实需要的理论创造。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和思想界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及其追随者,特别是梅林、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工作,也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西方“列宁学”、西方“毛泽东学”以及刚刚兴起的国外“邓小平研究”为代表的一些欧美学者也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并且形成了一批在西方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并且与苏联理论界有明显差别的成果。 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孕育、形成、建设和发展为研究对象,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完整的历史,研究它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总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避免单一线索的研究。既要研究理论整体的发展及其规律,又要研究理论分支的发展及其特点;既要研究理论发展的主题和主旋律,又要研究理论建设和学术发展的需要,等等。 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还应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研究的同时,进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必要性和可行性 设置本学科方向的理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已有一百六十多年之久,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只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理念,而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明显由两段构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与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产生巨大的世界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工作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工作,我们已经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以及邓小平之后几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指引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在于坚信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由此,党的领导干部需要对这一理论体系有更多的学习,党校学习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相应地,党校必须对这一理论体系有更多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设置这一学科方向的可行性:在此前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在《政治学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8部以上着作;获得1项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得1项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开设5门以上主体班课程。 2. 研究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历史进程、现实基础;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相协调,完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外关于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的研究。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历史进程、现实基础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在关注资本主义现实、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及不断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过程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带领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开始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俄国的新发展——列宁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必须对每一进程及其要素进行有分有合的整体性研究。 (2)关于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相协调,完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统一,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强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又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研究如何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如何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如何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加紧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国外关于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的研究。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近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显示出的巨大优越性,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国外关于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的论争与研究。对国外提出的相关理论见解,首先应该进行原始文献的梳理。 对其中存在的论争,既要吸取其合理的成分,也要指出其不足或缺陷,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解决现有研究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的灵魂和轴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来研究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可以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高度来透视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貌和特点,并能为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性应对路径。 不同国别的发展模式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发展也是不尽相同的。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只能是历史的、现实的和动态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不断进行改革开放中力求达到与时俱进,在渐进的探索中构建和谐社会,并力争营造一个和谐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必要性和可行性 设置本学科方向的理由:20世纪以来,“文化”在全球话语体系中成为一个核心概念,各种主义、各种思潮、各个国家都在在关注文化,“文化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这为文化理论研究的兴盛提供了空前的历史契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加强文化理论上的话语权。事实上,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理论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的时期,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需要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设置这一学科方向的可行性:在此前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获得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其中1项国家重点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央党校学报》、《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刊物发表大量论文;出版3部以上着作;获得4项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开设5门以上主体班课程。 2. 研究重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理论文本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人类文明发展前景研究;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研究;上海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1)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理论文本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方法论的研究。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文化理念主要见之于巴黎手稿。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式地对文化现代性进行了辨证分析,揭示了全球化时期的特殊文化哲学问题;资本主义时期文明模式出现了同一化的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文化逻辑;在创立唯物史观时,马恩关注了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对文化概念有所警惕,但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问题、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问题的论述,实际上揭示了文化嬗变的规律,为文化性质的判断找到了科学的标准;晚年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接触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模式问题,提出了“以追求财富为最终目的”的文明模式的终结的问题,预见了人类社会在21世纪的困境;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系列书信则在实际上揭示了文化现象的复杂性。 关于列宁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在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了“文化革命”概念。在“民族文化”问题上,列宁与斯大林看法不一致,列宁认为“民族文化”有欺骗性,而斯大林则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列宁论托尔斯泰所反映出的文化研究方法论:文化的价值不是简单地由其阶级属性所决定的,它可以内在地包含着复杂因素,乃至对立因素。 关于毛泽东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毛泽东的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主张将民族性排在首位,意味着外来文化必须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新文化。毛泽东对“民族形式”的强调,具有方法论意义;毛泽东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 |